2025/09/12
重返《钟楼驼侠》现场!巴黎圣母院重启、钟楼限时开放,重整建筑的浪漫与历史 带你穿越古今
来源:https://ztylez.com/art/artnews/2025/09/12/330737/
作者:Louyi Wong
分享:
还记得 2019 年那场令全球心碎的火灾吗?熊熊烈焰中,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又名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尖塔崩塌的画面,彷佛整个巴黎的灵魂都在燃烧。然而,经过五年半的修復,这座哥德式建筑奇蹟般地重获新生。


作为巴黎的历史与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圣母院一直都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建于 12 世纪至 14 世纪,于 1163 年开土动工后一直在持续工程,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时更分别进行过重大修復和增建。199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母院指定为世界遗产。
2024 年底,圣母院主体已重新开放;而 2025 年 9 月 20 日,最具象征意义的钟楼也将迎来期盼已久的重启时刻。到底这座基督教教堂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蹟、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前世与今生,有哪些重要的转变和不可错过的焦点呢?

作为法国天主教的重要宗教场所,这里曾见证了不少属于巴黎及法国的历史变迁,如拿破崙的加冕仪式重大庆典;而在艺术与建筑成就方面,圣母院以其肋状拱顶、飞扶壁、彩色玻璃窗及石像鬼雕刻而闻名,都分别代表了中世纪的艺术成就,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每年都吸引数百万游客前往一睹其神圣的风采。


在修復过程的 5 年间,巴黎圣母院的内、外都被数千名专业工匠重建,从倒塌的尖塔以新哥德式风重建、新尖塔顶部的一座公鸡像到内藏的圣物,家具也被翻新、清洁或更换;工程中涉及到需要大量的物资,如:重建屋顶框架所使用的 2,000 棵橡树、重建受损的拱顶和墙壁所需 1,000 立方公尺石头、而屋顶则用上了 4,000 平方米铅等,最后更修復或重建 2,000 座雕像和装饰,包括大教堂荆棘王冠上的一根刺,以及一张写有 2,000 名復修工作人员名字的羊皮纸。

而巴黎圣母院门前亦设立了一个工作室,专门负责修復任何损坏的外部雕塑,例如:多年来变黑的石头和绘画都被彻底修復了,而五个石像鬼雕象经电脑扫描后以石灰石重製等。

圣母院大火事发后,以圣母院作为场景创作的法国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小说《钟楼驼侠》随即登上亚马逊法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而《钟楼驼侠》改编的迪士尼同名动画亦跻身家庭电影类前 10 名,相信大家对其也毫不陌生。


这本早在 1831 年出版的《钟楼驼侠》(另译:《钟楼怪人》;英:Notre-Dame de Paris ),正是以这座大教堂作为故事背景。尤其是故事的前言里,交代了雨果创作这部小说的源起 —— 在参观圣母院时偶尔发现了那刻在巴黎圣母院墙角上的「ANARKIA(宿命)」一字,看着那希腊字母因岁月侵蚀而变黑、嵌入在石壁中,雨果把它演化成纠缠于命运之中人们的悲凉故事。随后书中的主角 Quasimodo 便成为了荷里活电影、迪士尼改编动画和音乐剧主角,推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了巴黎和法国的象征之一。

重建后的圣母院依然保留了许多中世纪的神秘元素,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奇美拉迴廊(Gallery of Chimeras)中的石像鬼雕刻群。


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是由 19 世纪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与雕刻家 Victor Pyanet 创作,于 1844 年的修復工程中被加入圣母院。它们排列在连接两座钟塔的阳台上,每一尊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和姿态,有的凝视远方、有的露出诡异微笑,守护着这座古老教堂的秘密。更有趣的是,其中一座门徒雕像的脸孔,竟是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本人,彷佛是他悄悄留下的隐藏签名。虽然火灾后奇美拉迴廊只有部分区域开放给游客,但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既神圣又略带诡异的氛围。

走进钟楼,你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圣母院最着名的「艾曼纽」(Emmanuel)大钟(下图左)。

这座重达 13 吨的巨钟,是经历法国大革命后唯一倖存的圣母院钟,于 1802 年才由拿破崙下令重新安装于南塔内。它不仅是法国最大、音色最浑厚的钟之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 从路易十四亲自命名,到 1944 年巴黎解放时的响彻云霄,每一次钟声都诉说着巴黎的沧桑岁月;亦这也正是《钟楼怪人》中,Quasimodo 曾经敲响的那一口钟。当你站在它面前,彷佛能听到那位不幸的钟楼守护者,用钟声表达他无处可诉的爱与痛苦。

适逢巴黎圣母院正式对外重开(五年后的 12 月 7 日),终于迎来重开仪式,除了由巴黎大主教乌尔里克(Laurent Ulrich)当日将以权杖敲打圣母院的木门为巴黎圣母院揭开重开仪式的序幕外,还有 1500 名嘉宾获邀出席,云集各地的政要,如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美国第一夫人吉尔(Jill Biden)、英国王储威廉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等,成功在政治及外交的大事之一,同来见证这座拥有 860 年历史的重要时刻!
在现场转播中可见,不仅圣母院管风琴修復后首次亮相,还有众多法国歌手共襄盛举,如:知名歌手 Garou 现身献唱、大提琴家马友友演奏了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一首》(Cello Suite no.1.)、法国影星玛莉咏 · 柯蒂亚(法语:Marion Cotillard)朗读雨果诗作、着名管风琴师奥利维耶.拉特里(Olivier Latry)演奏重新谱曲的圣歌,美国嘻哈歌手 Pharrell Williams 演唱其成名代表作《Happy》等,各种演出都掀起了仪式的高潮。

而压轴的电音灯光秀表演,则由团队 MONUMENTAL TOUR(@monumental.tour)和法国古蹟推广者兼艺术家 MICHAEL CANITROT 所打造,在灯光和澎湃激昂的节奏的配合下,以声光与电子音乐向大教堂及参与修復的工匠们致敬,掀开了重修后的巴黎圣母院序幕,亦留下更动人、美好的印记。

但在巴黎之外,其实去年至今年初期间,在香港的西九文化区就曾有一个名为「浴火重生 —— 巴黎圣母院扩增实境沉浸式体验展」,由艺境空间 Visionairs 运用 AR 技术,融合艺术与科技还原圣母院变迁,把这座诞生 850 年地标建筑的辉煌历史重新呈现,带来全新沉浸式体验,并细赏圣母院辉煌的过去。

在场内使用由 Histovery 研发的 HistoPadTM 触控平板电脑,如同一部时光机,让人瞬间穿梭于 20 个不同时代的时空入口、参与各盛大的历史时刻,例如亨利四世国王(King Henri IV)的奢华婚礼、拿破崙 · 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无与伦比的加冕典礼,以及 19 世纪由维欧勒 · 勒 · 杜克(Viollet-le-Duc)设计、令人嘆为观止的巴黎圣母院尖塔的建造过程(该尖塔在大火中不幸被毁)。展览以严谨的历史考据为基础,由数码文化遗产专家 Histovery 负责设计及製作,并得到法国欧莱雅集团鼎力支持,更曾于全球多个地区巡展,包括巴黎、杜拜、蒙特利尔及上海等城市,累积了超过 75 万名访客亲身体验这座法国哥德式建筑的精彩故事,可见法国人对巴黎圣母院及其历史的重视。

在 2025 年 8 月 14 日至 15 日间,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大火后的首次庆典 —— 「圣母升天节(Assomption)」庆典,是法国每年的六个主要宗教节日之一。

活动中包括弥撒和游行,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在主教座堂内,分别是庄严的晚祷、弥撒、游行、披荆斩棘王冠和更新路易十三的誓言。而在巴黎街头的传统游行过程中,教友们在圣母背后向查理十世的孩子祈祷并唱歌,带着来自法国各地的祈祷。

巴黎圣母院钟楼将于 2025 年 9 月 20 日「欧洲文化遗产日」正式对外开放,首个週末( 9 月 20 – 21 日)更难得提供免费预约的入场机会。
而参观时间从早上 9 点延长至晚上 11 点,让你有机会从 69 米高的钟楼欣赏巴黎从白昼到黑夜的变化。游客将从南塔下方的导览室出发,攀登全新设计的双层橡木旋转楼梯,来到钟楼顶部。这里不仅能俯瞰塞纳河蜿蜒流淌,还能看到远处闪烁的艾菲尔铁塔,以及整座光之城的壮丽全景。但需注意的是,免费门票需提前到官网预约,名额极为有限,千万别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对于那些迷恋巴黎夜色的旅人来说,时机显得格外珍贵。钟楼开放时间将随季节调整:9 月 24 日至 10 月 31 日期间,开放至晚上 11 点;但自 11 月 1 日起至翌年 3 月 31 日,闭馆时间将会提早至下午 5:30。这意味着,想要在钟楼上欣赏巴黎璀璨夜景的你,必须把握秋季前的黄金时光。

想像站在钟楼上,塞纳河畔的灯光一盏盏亮起,巴黎铁塔在远方闪烁,整个光之城在脚下铺展开来,这样的画面只有在特定时节才能尽收眼底;而那些石像鬼们,也将在夜幕降临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彷佛雨果笔下的巴黎突然活了过来。

Source @toureiffelofficielle @notredamedeparis @monumental.tour @connaissancedesarts